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我年轻的时候,电视还不普及。为了让广大吃糠群众不被身边的生活所蒙蔽,让大家认识到到神州大地除了本地处处都光彩,电影院在放故事片之前,时兴加映一些宣传纪录片。其中我看得最多的是一部叫《祖国新貌》的系列片,相当于《新闻联播》电影版。和后者不同的是,《祖国新貌》从摄制到上映有几个月的周期,所以夏天会看到内蒙人民在战天斗地抗击暴风雪,冬天会有省委领导关怀环卫工人给他们送凉茶降温解暑。
 
后来出了国,再看不到《祖国新貌》,电视台连《新闻联播》都不转播。要了解天朝人民的生活状态,除了依赖微信朋友圈的秀吃党、美颜帮和段子手,几年一次的回国探亲访友是唯一途径。所以,我每次回国都抱着诚恳学习的态度,尽可能地留意生活的点滴细节,从中感受无所不在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伟大成果。最近几次回国,每次都感觉有明显的变化。把这些变化纪录下来是件很有意思的事,起码可以帮助和我一样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同学们与时俱进。多看多想多学习,才不至于丧失在祖国生存的能力,以后落叶才有可能归根。所以,我打算写写自己观察到的祖国新貌。第一篇先讲讲移动支付这一块。首先声明我不是做支付的,所以本文纯属盲人摸象隔靴搔痒张冠李戴,大家看个不明觉厉就好。
 
几年前,中国还基本是一个现金社会。虽然一些大的商家支持刷卡消费,大部分的交易还是通过现金进行。每次回国我都会到处找自动取款机,一次取上两三千元人民币打车吃饭好用。然而纸质货币有诸多缺点:携带不便,不卫生,容易失窃破损,不小心会收到假币,等等。所以这两年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,去现金化成了全球的一个热点。在美国,苹果推出了 Apple Pay,谷歌有 Android Pay,都想抢下移动支付这块肥肉,不过目前普及率并不高。印度更是迫不及待,一夜之间废除了500卢比和1000卢比(相对于7.5美元和15美元)的纸币。不管老百姓准备好了没有,反正他们的总理莫迪是等不及了,要跑步进入无现金社会。只是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,这么搞的结果是很多地方退回到了以物易物:比如你要出门打个车,没有现金,出租车又不能刷卡怎么办?问问司机家里缺什么,假比说是大米。那你就让司机绕到超市,你再刷卡买一袋大米做为车资。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脑洞大开?
 
在天朝,移动支付的步子既快又稳。前两年微信通过一个发红包功能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了早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支付宝,让马云哭成了马雨。微信红包不但解决了微信朋友之间的付款问题,还病毒式地普及了微信账号绑定银行卡,从而铺平了个人对商家支付的道路。这一招着实漂亮,令众多以“创新”闻名的美国公司汗颜直下三千尺。
 
据本人这次在帝都生活两个星期的不完全统计,大多数的商家,大至超市,小至路边苍蝇馆都接受微信支付,也有少部分商家接受刷卡或支付宝,移动支付普及率远超美帝。(讽刺的是,作为中国科技发展窗口的中国科学技术馆反而只收现金。可见政府部门革新的速度如蜗牛爬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。)天朝为何能弯道超车?我思考的结论,有以下几点原因:一,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,商店客流量大的结果是技术升级的成本可以很快被消化,店家可以承受。二,做为消费主力的中国年轻一代追求时尚,喜欢尝试新玩法,消费习惯的可塑性要高于固步自封的美国人民。三,美国的移动支付手段试图一步到位,盲目追求最佳的用户体验,结果推广成本大幅上升造成发展缓慢,本末倒置,而微信的做法则务实得多。
 
前两点好懂,不再解释。第三点要阐述一下:用 Apply Pay 或 Android Pay 结账时,只要把手机靠近收款机,支付app就会自动开启并显示商家设定的金额,这时你只要输入支付密码确认就好了。如果手机支持指纹识别,还可以用指纹替代密码确认支付,更加方便。相比之下,微信支付有两种方式:消费者扫店家二维码,或是店家扫消费者二维码。前者的过程是:商店提供一个支付二维码(有的商店比较简陋,用的是一个事先打印好的固定二维码;有的店高大一些,可以动态生成含支付金额在内的二维码),用户用微信扫码后进入该商店的支付页面,然后(如果商店的二维码不含交易金额)手动输入金额,再输入支付密码,确认完成付款。和 Apple Pay 及 Android Pay 相比,多了开微信、扫一扫、等待加载商店页面、(有可能)手动输入金额这几步,体验要差一些。店家扫码的付款方式麻烦程度也差不多:消费者先选择微信的付款菜单,手机上就会显示一个含用户微信号的二维码,商家扫描后,手机会自动显示付款金额,用户再输入密码确认。
 
相对于 Apple Pay 和 Android Pay 的高大上,微信支付用户体验是要略差,然而这不是重点。虽然操作麻烦一点,但是它解决了不用携带纸币的刚性需求,人民群众还是喜闻乐见的。一项服务能否成功,关键还是要看它能有多少用户。特别是在发展初期,有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:某种支付手段的用户多了,商家才有动力支持;支持这种支付手段的商家多了,才能勾引来更多的新用户。不幸的是,苹果和安卓各自为营,将这个市场硬生生地一分为二,苹果手机的用户不能用 Android Pay,安卓手机的用户不能用 Apple Pay,结果是双方都难以做大。更有甚者,这两种支付手段都需要特殊硬件支持:首先手机必须要支持 NFC(近距离通信技术) ,其次商店也必须要有能读写 NFC 的设备,这样门槛就高了。
 
微信的做法打通了全部智能手机的市场,不管你是苹果、安卓、Windows还是什么偏门系统,只要是可以跑微信的手机,不需要任何特殊硬件都可以开通支付功能(不要忘了还有很多老手机是没有 NFC 的),而且商店也不需要添加任何硬件,打印一张二维码贴出来就可以了。如果商店要提升用户体验,只需添置一台可以扫描或显示二维码的设备(阅读提示:俗称手机)就好了,这比能读写 NFC 的设备成本要低得多得多。还有一点,因为商家控制了支付页面,可以夹带一些促销活动增加对用户的粘性,这样他们对微信付款热情就更高了。不管是歪打正着还是刻意为之,微信的策略实在是太高明了。写到这里,我对马化腾和张小龙的倾佩之情已经奔腾到海不复回。
 
大家知道美国社会有付小费的陋习。一开始,是消费者在对服务特别满意的情况下自愿给服务员一些额外的赞赏,后来不知怎的搞成强制性的了,哪怕服务平平也得付小费,否则服务员会很受伤,因为他们很多人拿着极低的工资,主要收入靠的就是小费。既然如此,还不如在定价时把小费包括在内,起码是明码实价。更可笑的是,小费的金额按通行的公式是按消费金额乘以一个百分比(一般是15%-18%)。难道说服务员端一盘鲍鱼的服务要比端一盘土豆丝要值钱5倍吗?我天朝的先进文化里没有这种糟粕,实在是可喜可贺。不过,有的时候碰上服务确实特别出色的,付点小费咱也心甘情愿。这次发现,国内的移动支付有一些美帝没有的新玩法,made tips great again(让小费再次伟大)。举例说明:前几天去一家叫“99间毡房”的特色餐厅吃烤全羊,包间是一个一个的蒙古包,每个蒙古包配一名服务员专人全程服务,我们相当满意。买单的时候就可以掏出手机,正大光明地扫描服务员的胸部......的二维码。扫码之后进入微信打赏页面,可以支付3元小费,还可以留言评论服务水平。这种小费,真正是在奖励超过预期水平的服务。尤其这个留言功能,可以让服务员知其所以然,对他们提高业务水平有实际的帮助。这种方式,秒杀美帝腐朽没落的强制小费制度。按我司文学天才王巨匠的说法,未来是天朝的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老万故事会

老万故事会

156篇文章 18天前更新

老万,基层程序员。智商配置一般,主频较低,小内存患者。文化程度介于《知音》和《故事会》之间。偶尔写几个字,发在财新和微信公众号“老万故事会”(laowangushihui)。

文章